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
NTHU Center for Waldorf Education

在生活與自我的探索中,成為我喜歡的自己

mengHuan

 

 

 

文/蔡孟桓
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23級

 

對於農耕生活的憧憬

高二那年,住在高雄鄉下的外婆過世,只剩下外公及一些長輩親戚守著祖厝。當時心想:「天啊!如果農村的人一個一個老去,沒有人在田裡耕作,那豈不是會走上荒廢的一天?」帶著這份情感,就把農業科系放入大學科系志願裡面,可惜事與願違,最後來到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即使如此,我還是沒有放棄接觸農耕的機會,一路上參加了荒野保護協會的工作假期農耕活動、農委會水保局的「大專生洄游農stay」計畫、農業相關研討會、擔任香山綠市集助理等,一直到後來和系上老師聊天,聽說了華德福教育的理念很重視與大自然的連結‚而且在校內就有一位成虹飛老師開設華德福相關課程,「戶外探索教學」、「華德福教育實作方案」這兩門課的上課地點更是直接就設在學校附近的一個農園裡,見獵心喜,二話不說選課系統按下去,當時甚至連什麼是華德福都不知道。

像家一樣的地方

記得第一次來農園上課,青澀的我對於抱雞體驗擁有新鮮感,也認識了許多種在攬星農園的蔬果,就默默在心中種下一顆留下來的種子,希望有天可以發芽長大。在農園裡,老師要我們學生分組規劃菜畦、製作菜畦、使用厚土栽培法,在種下農作物後輪流排班照顧動、植物,這些工作是靠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合作完成的,且因為這個社群擁有接納多元的能力,讓每個人的獨特性皆能被尊重,例如:對於土地有些抗拒的夥伴可以幫忙炊事,又或是熱愛種田的我可以在農田裡面做一些較粗重的工作等等。你可以發現,在這邊大家會一起完成許多很有挑戰的工作,彼此日久生情,革命情感的那種情。耕讀課就像一個大家庭,除了上課,來自不同科系的我們也會利用課餘時間,一起做飯、一起出遊、一起夜唱、一起過節日,彷彿在新竹讀書的另外一個家,這種歸屬感令人感到幸福。

turnip  obserb vegFence

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後來在王子綺及其他學長姊、老師們的努力下,自109學年度下學期,農耕課多了一樣新任務──夜間星光班,我們利用平日晚上的時間陪伴孩子生活,包括一起吃晚餐、聊天、過節日,為孩子建立規律的生活習慣;也設計不同的角落活動、農園活動等,期望孩子除了在學校課業外能有更多元的發展機會。

在星光班,有些孩子可能有學習障礙、過動症、特殊疾病或是家庭功能薄弱,這對過去沒什麼接觸孩子的我,可說是一大挑戰。加上當時個性「人太好、沒有界線、不知怎麼和孩子相處」,讓我在面對孩子時有些不知所措,總覺得自己被孩子騎在頭上。

阿花(成虹飛)老師告訴我「溫柔而堅定的力量」應該是一個老師要去學習的。「溫柔」是希望我們能以溫暖柔和的態度來陪伴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愛;「堅定」則是當我們面對孩子的問題時,自己能站得住腳,不疾不徐地面對。秉持這樣的原則,在不斷的挫敗及成長中,陪伴星光班孩子超過五學期的我,已經不再是原來那個膽怯又被孩子欺負的「好好老師」了,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眼中的「兇兇老師」。其實聽到這樣的代稱是開心的,我知道自己有堅定的力量將孩子拉往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不會因為自己的軟弱恐懼而放縱孩子,即使孩子常說我很兇,但我和他們的距離卻是愈來愈緊密,這種微妙的關係讓我思考,在某種程度上孩子其實是能感受到我們的愛和付出的。
 

真正看見孩子

「在成長過程中,有沒有老師真正『看見』過你?」這是阿花老師在一次課堂提出的問題,當時眼淚差點落下。有些老師進到教室在意的是設計好的教學流程,往往無法看見孩子內心,那是因為深怕孩子做出我們意想不到的事情。在星光班我們則期待老師們能敞開心胸,與孩子的內心深處交流,因此在課後會花許多時間進行兒童研討,也利用課餘時間思考什麼樣的課程是真正符合孩子學習的。對我來說,星光班孩子的成長背景與我大相逕庭,我不能用既定的視野去看待這些孩子,當孩子發生不如期待的事情時,我會思考孩子背後的行為動機,以及影響他這個人的學習、家庭及相關生活背景等等,不武斷地看表面結果就下定論。

我想,當老師可以真正「看見」孩子,孩子定能感受到老師的用心,也會給予回饋。現在的我,仍在慢慢學習如何「看見」他們,而在我付出的同時,他們也給了我很多的學習,持續修練中……

friedEgg grassJelly dumpling puzzle

學習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回到農耕課,有別於一般課堂,不按照課程大綱走完一學期,而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從不斷遇到的問題中獲得成長與學習。阿花老師、秋麗老師、恬慧老師、曉華老師提供各種資源,讓我們有極大的自主性可以嘗試,像是我,因為對食農教育有極大的興趣,在老師及夥伴們的支持下,一起規劃教案內容,利用周末的時間辦理〈食農假日營〉,讓一般國小孩子有機會更親近土地、接觸在地文化。此外,我於大三時擔任耕讀學生團隊的統籌角色,讓我開始學習如何領導、如何與不同的夥伴溝通、如何使團隊穩定經營等,老師們的扶持,給我們滿滿的力量。在大四上這年,我和旻玉、釋心、華倩等夥伴向學校正式成立「國立清華大學耕星社」,持續進行農耕及陪伴孩子的教育工作,讓團隊組織的運作不再只依靠阿花老師的課程,更多是由學生主導完成。

不論在農園或是星光班,都因為這樣師生共作的營運模式,讓大學生能實實在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認為這是大學教育一個很大的突破──培養出能自主思考、自主行動的優秀青年,這樣的學習氛圍難能可貴,格外令我珍惜。許多人可能會說,這裡很少提到理論,很少有系統化的學習,但他們不知道的是,當你願意花時間投入,並真正「為自己」規劃學習,成長就在發生
 

掙扎與成長

從大一下待到大三下,在同學眼裡我已經被定位為華德福教師、地方創生工作者,在這兩條比較小眾的路途上,常會被同學質疑:「花那麼多時間在上面有意義嗎?」、「你確定小孩能因為我們的陪伴而有所成長嗎?」、「這個團體是否真的有想像中的這麼好?」、「你們是不是只活在同溫層?」……說實話,一開始聽到這些雜音難免會想要反抗,但反思之後,我決定不把他們的質疑當作否定,而是作為自己進步的原動力。我開始修習更多華德福相關課程,例如華德福教育專題探究、華德福音樂教學、華德福學校見習、華德福教育典籍導讀等課程,擴充對於華德福領域的了解。如果問我在華德福領域學到什麼,我可能沒有辦法明白說出,但可以確定的是,在理論思辯與情感交織下,我在這裡自在地探索自己想要什麼,並邁向一個更自由的人。即使未來不一定會進入華德福學校教書,這些養分都深深滋養著我們,誠摯邀請大家一起來修課及感受。

最後,想以阿花老師說的「十年磨一劍」再次勉勵自己,想要完成一件事情很難,要堅持做好它更難,期望在之後的路上,我能不輕易說放棄,並在一次次的歷練後,成為自己喜歡的大人。感謝耕讀團隊裡的一切!

這是我的故事,你呢?期待你能看見自己的力量,找到真正的自己,傳遞更多的善給社會。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