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
NTHU Center for Waldorf Education

華德福奇遇記:一段感受、思考、實作的旅途

yuXian

 

 

 

文/林育賢
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22級

 


大家好,我是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四年級的林育賢,
主修人類學,已修畢「華德福教育學分學程」15學分,
目前正在修習國小師培教育學程及三年制華德福師資培育課程。


來到這裡是個奇怪的因緣
在大一剛入學時,我就曾拜訪過攬星農園,一開始到攬星的時候覺得很有意思,想說,都市的小巷內竟然會出現一片大學師生們經營的農園!那次的記憶深刻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直到大三上,在無心點選一門教育學院開設的課程後,遇到了一位正在修農耕課的好友。某天下午,我抱著好奇的心跟著他前往農園,沒想到就此和華德福教育產生連結,也就有了後續這一連串的奇遇。

 

當別人問我華德福課程在做什麼的時候……

「就是一個有雞鴨鵝狗的菜園,我們在那裡種花花草草、養動物,也在那裡煮飯,和一群朋友快樂地……」
「就是很開心的畫畫圖,感受色彩的變化,度過一個療癒又美好的午後時光。其實也不用擔心畫得很爛,我一點所謂的『藝術天分』都沒有……」
「所有人牽手圍成圈唱歌,盡情地唱、忘我地唱、聽別人唱,有時候會莫名地被人的聲音感動……」

從這些片段資訊拼湊起來的模糊圖像,可能是氣氛歡樂的、悠閒放鬆的、怪力亂神的、一群人無所事事的……。由於課程內容太豐富,在寫這篇文章的當下,我一下子湧現許多想法,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從哪裡說起。

在這裡獲得的永遠比表面上看到的成果還多,尤其是心靈上的富足,讓我難以用三言兩語道盡,邀請你聽我更詳細的分享。

yu01 yu02 yu09


關於〈華德福教育學分學程〉
華德福教育中有個重要的「七年發展論」,自幼兒到成人的成長階段,0-7歲主要發展「意志」、7-14歲滋養「情感」、14-21歲則是鍛鍊「思考」。學程的課程規劃也照著這三項能力指標,依序為思考、情感、意志,分別對應到以下三大部分:一、理論辯證;二、生命發展與藝術陶冶;三、社會實踐。


一、理論辯證
課程中必定會談到人智學之父Rudolf Steiner(史代納博士),他的生平及華德福教育創立過程,也會提到人智學基礎理論,如三元四體、四種氣質、十二感官。

「華德福教育專題探究」/徐明佑老師

我們從明佑老師各週的上課內容去發想問題,再選定一個有興趣的主題進行期末專題報告,這是由自己主動建構知識,進行觀察、思考、提問和找答案的一系列過程,老師也會適時提供建議。我的專題報告就是在打工多年的安親班,觀察一位孩子在升上中年級後的成長與學習狀態的轉變,並運用人智學的理論嘗試解釋。

「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李怡達老師

在每週開始上課前,怡達老師會先蒐集上週課程的提問小紙條,然後逐一解答並給予回饋,這樣的方式能夠聽到所有人思考的問題,讓害羞的同學也有發言的機會,不僅如此,還讓我們很自然地回家複習並思考如何提問,下次上課的內容就由我們的問題組成,老師再延伸帶入當週主題。這門課我們還會把桌椅圍成一圈,老師也一同坐在其中,每次上課就像開小組會議一樣,大家坐得更近,同學間能清楚看見彼此,也讓上課的氣氛更加溫馨。我很喜歡怡達老師的上課模式。


二、生命發展與藝術陶冶

「華德福藝術教學」/陳恬慧老師

在恬慧老師的課上,我們畫了濕水彩與黑板畫,我特別喜歡畫濕水彩的過程。課程的重點不在畫出一幅完美的成品,而是在創作過程中持續的感受與思考

我們如何認識這些顏色?
色彩帶給我們的內在感受是什麼?此時的外在氣氛又是如何?
當顏色與其他顏色的相遇時,我們該怎麼面對它?又會如何進一步的創作?

我認為藝術課程最可貴的在於自我覺察。在平常的生活中,常被滿滿的待辦事項追著跑,被緊迫的時間感壓抑著,很少有機會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慣性。藝術課程讓我們能夠遇見很少意識到的自己,以藝術作為媒介發掘內在更深沉的自我。透過藝術課程重新認識自己,並進行自我省思,不只是一位華德福教師理應具備的習慣,我認為一般老師,甚至是每個人,都需要騰出這樣的一段時間和自己說說話,在生活中每隔一段時間就與自己和解一次。

「華德福音樂教學」/ 何雅雯老師

在雅雯老師的課上,我們唱了好多中文和英文的歌謠。老師會試著幫大家分部與合音,也嘗試加入身體的律動,讓音樂有更多元的表現方式。
有趣的是,我們也有機會在課堂上當老師!在課堂中,我們常常討論什麼樣的課程適合幾年級的孩子。老師會提醒大家,在設計課程時需要考量活動難易度及兒童身心發展,我們每個人在課後設計好自己的課程,並在下次的課堂上帶著同學實際演練。

yu03 yu04 yu05
     

三、社會實踐
「戶外探索教學」、「農耕與生命發展」、「華德福教育實作方案」/成虹飛老師
這三堂課是成虹飛老師的農耕系列課程,稱為課程或許容易聯想錯誤,我更常稱它是社團活動。

這裡沒有佈滿課桌椅的教室,農園才是我們的學習場域;這裡沒有站在台上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穿著輕便服裝、戴著草帽神出鬼沒的阿花(成虹飛老師的自稱綽號)這裡沒有明確的師生關係,只有各種學習的機遇,每個生命體都可以是你的老師,也可以什麼都不是。

這裡是什麼樣的地方?我認為它既豐富又難以定義,有農事活動、有兒童課輔、有教師自我成長,又因為修課同學背景的不同,還有各種可預期與不可預期的變化,長出來的課堂樣貌也難以事先得知。

這裡需要投注大量的時間照顧動植物、孩子們與自己,其實也可以都不花時間。不過學習成果的多寡,就跟做農事的邏輯很像,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心力耕耘,得到的收穫就有多少。


然而,當我們學得越多,就會發現自己懂得不夠多,並意識到自己的渺小之處。即使我在這裡待了一整年,也離開這裡一年,我還是有很多事情不會:我不會煮飯、我聽不懂關於動物和植物的知識、我沒辦法面對孩子們的負面情緒、我不敢在大家面前說話和講故事,我還是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生命的種種課題……,但我很慶幸有來過這裡,曾經擁有一群好夥伴一起工作和學習,在這裡度過了我大學四年中最好的時光。

yu06 yu07 yu08


結語: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程
對我來說,修習華德福學程是在探索一個異世界,進行一場與自己對話的旅程。在這段旅途中,感動常出現在某個瞬間,學習成長也持續堆疊,這些經驗的累積都逐漸內化成更穩固的自己。 

旅途的走向,全憑過去的經驗以及當下的抉擇,因此,每個人看到的風景不盡相同,就像濕水彩的那些色彩一樣,在還沒與顏色相遇前,不會知道最後的畫面長得怎麼樣,我們只能順著當下,盡力地將畫紙塗抹成理想中的模樣。過去的痕跡抹滅不了,只能將它越刷越淡,然而它仍若隱若現,並不時左右著我們。最後交出的作品怎麼樣都好,因為沒有一幅畫作是完美的,也沒有一趟人生旅程是完美的。

---

無論你未來有沒有想進到華德福教育體系服務,我都邀請你加入這趟旅程。
這段旅途可以讓你對教育的想像超展開,可以認識自我,並讓生命有更多的感悟。
或許你修完課後,也會對成為華德福老師感興趣,就像我一樣。
你願意跟我們分享你的故事嗎?

 

華德福教育學分學程介紹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