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立清華大學華德福教育中心
NTHU Center for Waldorf Education

我在華德福教育的探索

PoYuan

文/黃博遠
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22級

 

我是清大大學部學生黃博遠,對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感興趣而在111年度上學期踏入此領域。除了選修一系列相關課程:陳恬慧老師的華德福藝術教學、王智弘老師的人智學與華德福教育、成虹飛老師的農耕與生命發展和戶外探索教學,我還參與了李愛華老師的聽覺工作坊,以及觀賞優律思美表演,更有幸旁聽一日的師培課程和參訪數間華德福學校,同時也略讀了多本人智學的相關書籍。這些探索帶給我許多啟發,也奠定了我要在下學期完成華德福學分學程的目標。我想藉此文收束以上經歷,整理學習心得分享給大家。

首先,我最大的體悟是,在華德福教育之下學生可以很自由地透過感受來學習。老師們在課堂上營造了許多打開感官的機會,使我可以接收不同感官層次的訊息,這樣的教學方式不侷限在特定講義上的套裝知識,能讓人愉快而飽含動力地繼續學習,和多數學習系統以認知為主要的訊息接收途徑有著根本差異。開學數週,我甚至發覺自己對於過去習慣的、單向的演講課程感到陌生不耐。雖然在華德福課堂上主要以感受來學習,較少進入到思考層次展開細緻的思辨探究,但書寫期中、期末報告和札記確實能讓我回顧並反思課程中的經驗。

從反思中所澄清出的問題,可以透過書面文字或口語再次向老師提出,這是我經驗這幾門華德福課程的方式。綜觀整個學習過程,我發覺自己在課堂上依然保有清楚的內在動機,並沒有隨著知識累積而疲乏衰減,感官的運用也能平衡我的思考,整體來說相當愉快而充實。在華德福課程中,由於感官打開了,感受與想法便自然而然地浮現,我們總是有機會向老師及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和心得。「發表」是我認為在華德福式的學習中相當重要的環節,其重要程度甚至勝過體制內的上台簡報和書面報告,能讓學生將自己感官經驗轉化並輸出。我認為,若少了發表這個轉化經驗的練習,學生在學習時的感官印象會很容易流失,如同生活中我們若沒有特意關注某個事物就不會對它留下記憶。

華德福教育中少有乘載著明確知識的教材,學生撰寫報告和札記不僅是練習輸出的機會,這些紀錄還能在未來喚醒學生的記憶,並形成一個外在於自身、可以與自己交流訊息的媒介。我想華德福學校的學生要編製工作本的原因也是如此。進一步說,戲劇、吟唱、繪圖、手工等運用身體的練習,也是藉由意志「活動」來學習、產生記憶。換句話說,當教科書為學生準備好了套裝知識,學生便失去了自己經驗世界,再從中統整個人學習成果的機會。我的理解是,華德福理念提出者史代納便是以「呼吸」和「睡眠與清醒」解釋感官經驗與記憶印象的運作,指出我們人類的規律本能。

我覺得華德福教育背後關於生命的洞見相當有趣而深刻,這是吸引我繼續深入學習的原因。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