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nav

【課程紀實】教育的真實性:創造性的回應時代、地方與社群文化

Authenticity in Education: Responding Creatively to Time, Place and Community

Dr. Neil Boland教授原籍英國,目前任教於紐西蘭奧克蘭科技大學(Auck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長期與多國大學合作,推動全球華德福師資培育的反省與革新。Dr. Neil Boland教授受邀與本校進行台灣華德福學校行動研究計畫,並於上學期末帶來一場深具啟發性的演講,以下是演講內容的紀要。

Boland教授觀察到當今的社會對於教育的期待遠高於過去的世代,人們也會將這樣的期待託付給教師,期待教育能夠幫助個人充分發展潛能,也能創造社會的穩定、和諧。教育從來都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真實地面對著眼前的孩子所處的時代和地域,這個地方有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脈絡,史代納強調教育要能夠幫助孩子認識「Where am I?」「What is the place?」,以地方為本的教育,幫助孩子找到他的位置,建立與所處之地厚實的連結。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參與很多個社群,那些人是我所定義的「社群」呢?學校作為教育的重要場域,其實是「鑲嵌」在社群之中,是屬於整體社群的一部份,有沒有孩子是一直沒有被看見的?擴大到社會中,有沒有人被漠視、被邊緣化,是沒有聲音的?而我們在教育中可以做些什麼,讓每個人都能被看見、都是被重視的。

全球人類經歷了Covid -19大流行、戰爭和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如何感知活在2020這個時代,有一種說法是我們正活在一個後正常(Post-Normal)時代,面對著源源不絕的危機,教育該如何回應此時此刻?如果我們一直謹守著八歲的孩子必須學什麼,就會失去回應的敏捷性。常常聽見教師反應:「現在的孩子怎麼跟以前不一樣,或是某些發展不如以前的孩子」,這其中有一個需要非常謹慎的意識,這不是孩子犯了什麼錯誤,孩子是在這個時代下被整體孕育成現在的樣子,不帶偏見地認識孩子,用適切的方式教育他們是大人的責任。課程並不是在各種教學典籍裏面,課程就在孩子身上,成人常常受限於過去,但孩子永遠是在當下,要能閱讀孩子,需要與當代的孩子有真正的連結。

我們是否瞭解所處的這個時代,下一個十年、二十年,人們將生活在什麼樣的世界?地球如此受苦受難,如何行動能夠讓這樣的苦難減少?若我有「想過我心中理想生活」的自由,我就有責任讓他人也擁有「過他們理想的生活」的自由,我們的意圖與行為是否造成他人的不自由?如何將更多的他人納入我們所關懷與歸屬的「社群」,從內在真實的價值出發,與地方、社群和時代連結,並且展開行動!

Neil_HsiaoChin
圖1:Dr.Neil Boland教授公開講座,由本校謝小芩教授擔任主持人

audience
圖2與會者對講座主題專注投入

 

weiChi
圖3:邀請本校環文系張瑋琦教授(右一)參與交流對談

 

group
圖4:來自台灣各地教育界夥伴踴躍參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