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topnav

教育是靈魂對靈魂的照耀

ZhouChiEn

文/卓祺恩
清華大學理學院學士班26級

當初我對華德福教育體系的認識,僅限於對藝術和靈性的模糊聯想,對具體內容並無深入了解。修課的這段時間像是打開通往內在世界的門,不僅讓我重新審視教育的本質,也讓我在過程中看見自己,甚至重新定義了「學習」。

初次聽到「人智學」這個詞時感覺既陌生又抽象,我原以為是很艱澀難懂的哲學理論。但隨著老師的引導讓我逐漸明白,人智學其實是在探討人作為一個整體的存在——身體、心靈、精神三者是如何互相交織的,並影響人的成長與生活。尤其是在探討孩子的內在靈性時,我心中冒出很多疑問:現代體制内教育是否更多在追求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孩子的內心發展?這樣的思考是我過去在體制內教育中很少接觸到的。一直以來我總覺得體制内的教育方式像是標準化的工廠,每個孩子都被視為產品只要完成「知識的包裝」就算成功;然而華德福教育則恰恰相反,強調每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的獨特性,他們的氣質、個性,甚至內在靈性都需要被細心呵護。對華德福的背景理念進一步瞭解之後,我特別被施泰納提出的「教育不只是傳授知識,而是啟發靈魂」這個概念深深打動,教育的重點難道不該是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而非僅僅適應社會的框架嗎?
 
這引發了我對華德福課程的濃厚興趣,我認為最有趣是「風、火、水、土」四種氣質,這看似簡單的分類卻蘊含著巨大的智慧,我們不僅學到每種氣質的特徵和象徵意義,更明白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氣質,但這些氣質並非絕對的而是會隨著生命階段而變化。例如風象的好奇心和多變性讓我想起自己小時候總是對世界充滿興奮,任何新奇的事物都能吸引我的目光;火象富有熱情與行動力且擁有一套專屬規則,彷彿是青春期的我總喜歡挑戰權威、尋求認同;現在的我似乎漸漸向水象靠攏,行動變得較穩重、緩慢,不時會冒出一些對美食無法抗拒的小慾望。當我學會氣質觀察方法後,我發現它不僅適用於孩子,而且對每個人都一樣適用。在課程中,我彷彿在看一幅自己的人生曲線圖,回想起曾經的任性、衝動以及對未來的迷茫,似乎都能找到對應的氣質線索。這讓我不僅更理解了別人,也更了解自己,若是用這個理論去觀察孩子的行為,真的可以看到他們的某些特質是多麼地鮮明。

kidGroup除了理論學習我們還進行了兒童研討:觀察班上一位同學的狀態,發生的事情,根據客觀,主觀及建議提出各自的想法。這段過程讓我深刻感受到華德福教育的用心:我們不僅是在分析一個人的行為,更是學著用心去感受一個人的存在。那種從主觀到客觀,從分析到建議的過程,讓我體會到教育工作者的細膩與責任。這並非簡單地為孩子「貼標籤」,而是試圖用多元的視角去看見每個孩子的獨特性。

華德福的老師真的獨具慧眼,能用無比耐心的方式與不同氣質的孩子工作。例如面對風象孩子時會提供更多探索和挑戰的機會;而對土象孩子則會給予穩定和結構化的支持。這些策略的運用讓我深刻體會到教育不該是一刀切的標準化,而應該因材施教,甚至因「氣質」施教。對比體制內教育我深刻感受到兩者的差距,華德福教育更像是在引導孩子發現自己,而非填鴨式地灌輸知識。在現代教育中太多的成績壓力和標準化評估,讓孩子的靈性成長無法得到充分的照顧。

在討論體制內教育的不足時,我心裡其實充滿矛盾。一方面我認同它在知識普及與邏輯思考上的成就;但也不得不承認它對於孩子內心需求的忽視確實是巨大的缺憾。尤其是在現代社會快節奏與競爭的壓力讓教育變成了一場「追趕遊戲」,而不是一個讓孩子成長、探索與學會愛的過程。在課堂中老師問我們:如果能創造一個理想的教育環境,你會想怎麼做?我想起華德福教育的核心理念:教育不僅僅是讓孩子「做得好」,而是讓他們「成為更好的人」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很多人都把焦點放在結果但忽略了過程的重要性,而華德福教育強調的是過程中的感受和啟發。

我腦海中的理想教育,或許就是融合了華德福理念的學校:教室裡充滿色彩和藝術,老師像朋友一樣陪伴孩子成長,沒有冷冰冰的分數,只有鼓勵和關愛。每個孩子都能在自由的氛圍中找到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靈魂。教育不該只是追求成績和知識的工具,而應該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啟發孩子內在靈性與創造力的過程。雖然這樣的理念很理想也明白在現實中落地仍有很多挑戰又或許我們永遠無法完全實現理想的教育,但只要每個人願意為孩子的未來多付出一點心力,教育就有可能變得更加美好。華德福的課程為我開啟了一扇窗,讓我看見了教育的另一種可能性,這不僅是對孩子的希望,更是對整個人類社會的希望。

kidsGreenField

修習華德福課程的經歷,給我的不僅僅是理論知識我覺得自己最大的收穫是學會了一種全新的觀察世界的方式,無論是對孩子的理解還是對自我的探索都變得更加立體。以前我總覺得教育是理性的、科學的,但現在我明白教育也可以是靈性的、詩意的。我也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個教育者需要的不僅是專業知識,還需要無比的耐心與愛心。當我們願意放慢腳步仔細觀察每個孩子時,他們內在的世界其實比我們想像的還要豐富,而這些世界只有當我們用心去傾聽時才會向我們敞開。我非常感激能有這次機會去學習這樣有深度又有溫度的教育理念,也希望未來有更多人能接觸到華德福,因為這不僅是教育,更是一場靈性的旅程。

雖然我現在還不是老師,但這堂課讓我開始思考:如果有一天我能參與到教育中,我會想要怎麼教?我想,我會試著像華德福的老師一樣,用更開放與包容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孩子,幫助他們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靈魂,而不僅僅是追求外在的成功。「教育是靈魂對靈魂的照耀。」這句話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成為我未來面對自己、他人以及這個世界的座右銘。
 

瀏覽數: